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河池

信息详情

河池

河池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公开,河池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河池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

出台新规/河池市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河池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试行)》。
规定对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操办、参加婚丧喜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规定了干部职工操办婚事、丧事及其他红白喜庆事宜的规模和标准。干部职工操办婚事的,婚嫁双方分别办理宴席的,各办理的桌数不得超过10桌(或100人),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宴席桌数不得超过20桌(或200人)。亲戚以外人员参加干部职工操办的婚事,馈赠、封送的礼金或同等价值礼品每人次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操办丧事的,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严格控制规模。除婚事、丧事以外,其他红白喜庆事宜参加人员仅限直系亲属。

自然资源/河池市

大自然赋予了河池富饶的资源,形成了一块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宝地。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多样化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相结合,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矿产资源】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因此,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矿种较齐全,共生、伴生矿种多,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3个矿种205处。
河池有色金属矿产在全国、广西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保有储量居广西首位的有锡、铅、锌、锑、银、铟、镉、硫、砷等9种。其中,锡金属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铟金属储量名列世界前茅;锑和铅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此外,钒、铜、镓、金、铁、石灰石、大理石、煤的储量也极为丰富。

【水力资源】
河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集雨面积30010平方公里,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13.3%,名列广西前茅。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量71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亩均1813立方米、广西亩均4750立方米的水平,河网密度为0.15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河流635条,其中主要河流50多条,河流总长度5130公里。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和龙江河两大干流,均属西江水系。
河池河流众多,河流密度大,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据统计,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二分之一以上,是未来华南的能源中心之一。国家计划在红水河建设的10座梯级电站,其中有4座在河池境内。已建成投产的大化电站和岩滩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40万千瓦和121万千瓦;即将上马的天峨县境内的龙滩电站,近期装机容量420万千瓦,远期54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龙头”电站。

【生物资源】
河池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其中,森林树种就有84科、250属、劳532种,森林树种中属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有60种;药用植物有162种,主要药用植物22种,油脂植物16种,饲料植物20种,牧草植物240种,纤维植物14种。动物资源有6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0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三类保护动物11种,稀有动物2种,经济动物16种。

河池农作物品种资源种类繁多,种植业系列品种达400多个。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外,尤以甘蔗、桑、木薯、烟叶、蔬菜、瓜类、旱藕、菌类、水果等作物为大宗经济作物。稻谷品种有100多个,被列为特异品种的有香糯、红糯、深水糯、黑糯、香粳,其中东兰墨米、环江香糯、香粳享誉区内外。玉米品种近100个,其中被列为珍稀品种有黄糯玉米、红糯玉米。甘蔗品种有10余个,种植面积3.60万公顷,年产糖22.05万吨,有条件发展成为广西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火麻等,花生、油菜籽年产量均达3千吨。
水果有200多个品种,亚热带水果占80%以上。具有开发优势的种类有柑桔、李、梅、梨、柿等。目前,全地区果园面积达31412公顷,水果产量达12.91万吨。沙田柚、红七柚、腊月橙、酸梅、无核柿、李、山葡萄、白果、龙眼、大果山楂等为主要名特优稀果品,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发展前景广阔。
河池是广西主要林区之一。据地区森林资源调查,全市有森林面积101.7万公顷,其中用材林59.3万公顷,占71.5%,活立木总蓄积2616万立方米。林木树种资源丰富,共有84科、250属、532种,其中乔木241种,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在广阔的林区里,分布着白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蚬木、擎天树、小叶红豆、金丝李、马卦木、南华木、香果树、木银鹊树、青钱柳、马尾树等10余种珍贵树种。
人工林主要有杉、松、杂木、竹等。杉树是河池大面积造林和现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现有杉木林面积27.1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116.03万立方米。松树有16.0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23.14万立方米,年产松脂3千多吨,杂木林4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998.46万立方米。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板栗、玉桂等,总面积13.3万余公顷,以油茶、油桐种植面积*,年产油茶籽1.83万吨,居广西第7;油桐籽年产量1.51万吨,居广西第2;八角也称大回香或大茴,是我国的特产和重要出口物资,河池现有八角0.8万公顷,年产八角近1000吨;全地区现有板栗0.8万公顷,年产板栗6457吨,居广西*位,已成为全区*板栗生产基地。
可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面积185万公顷,已经利用的有179.2万公顷,尚有5—8万余公顷可供开发利用,发展河池林业有着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河池山地和丘陵草地面积大、分布广,牧草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牧草资源有10科100多种,其中禾本科牧草有30余种;属优质牧草的有12种。丰富的牧草资源,有利发展牛、羊等山区牧业生产。
河池畜禽种类有30余种,主要是牛、猪、山羊、马、鸡、鸭、鹅等。下南菜牛、环江及巴马香猪、山羊、乌肉鸡是其中珍品,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有“三隔肉”之称,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膻不腻的特点,被群众称为“肉中上品”;山羊肉别有风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香猪皮薄脂丰,肉细质嫩,肥瘦相宜,营养丰富,气味芬芳,均为宴会佳肴,传统出口商品,多销海外。
河池动植物种类繁多,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土产仓库”之称。据统计,有食用价值的土产达500多种。药用植物有160余种,收购量近500吨;首乌、生地、茯苓、板兰根、田七、砂仁、五倍子等是河池大宗药用植物。此外,捕捞养殖方面的土特产有蛤蚧、果子狸、山瑞、蛇类等10余种。还有多种野生油脂、芳香、淀粉、纤维化工原料等植物和各种奇异花草,综合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是河池的一大优势。
河池有灵长、两栖、爬行等各种动物700余种,其中不少是珍禽奇兽。如穿山甲、麝、黑叶猴、金钱豹、鸳鸯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达20多种。穿山甲是河池市名贵山珍,具有通经络、消肿止痛、催疮毒、补血等功能。
此外,河池有各种用于农、林、医药等部门的昆虫83科、707种。
河池有各种淡水鱼类52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鳜鱼(桂鱼)、芝麻剑鱼、黄峰鱼、巴马油鱼、鲶鱼等是淡水鱼之上品,家鱼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塘角鱼、尼罗非鱼为大宗。近年来,黄鳝、泥鳅等发展也很快,开发前景广阔。

城市经济/河池市

国民经济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4%,总量达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04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实现190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总量达132亿元,增速比“十五”加快13个百分点。
2011年1-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3.31亿元,同比增长5.6%;1-10月,财政收入完成41.03亿元,同比增长20.06%。
201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下降1.14%,其中,*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0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44.56亿元,下降1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下降3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294亿元和114亿元,下降24.12%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5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2%,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4%目标之内。
工业1991-2002年,河池市国有工业企业有运输车辆厂、有色工业集团公司、水泥总厂、特种水泥厂、汽车修配总厂、糖厂、造纸厂、矿业公司、电业公司、经济贸易中心、橡塑工业总公司和工艺制品厂12家。有8家为生产企业,涉及行业有机械、建材、矿冶、化工、制糖、造纸、食品、服装、木器等。主要工业产品有:方向盘拖拉机、小四轮后驱动拖拉机、水泥、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白酒、铅锑精矿、锌精矿、高铅锑合金、铅锭、2号锑、金锭、银锭、Sb2O3塑料编织袋、服装、3号、4号卫生纸、80克每平方米B级牛皮纸、瓦楞纸、本色松木浆板、“168”牌系列高级圆筒卫生纸、餐巾纸、木衣架等。
2011年1-10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中有色金属和电力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0.25亿元和4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0.79%。
2012年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97个,完成投资60.48亿元;实施更新改造项目497个,完成投资57.41亿元。酒业、食品加工、茧丝绸产值增速分别达66.5%、24%、11%。广西有色金属产品、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启用,广西茧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河池·南丹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华锡集团、泰星公司分别成为锡多金属矿物加工、电子焊接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市级工业园区筹委会,优化市级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筹建河池大任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推动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建设。全市新增微型企业1200家、广西著名商标5件。
农业1991-2002年,河池市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都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通过进行基地和示范片建设,改善农业设施,大力推广良种和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行政执法,科学种植,除1994年因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而减产外,其余年份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都不同程度提高。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9.41万吨,为历史新高。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种蔗、种果、种菜、种桑养蚕,促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464元上升到2002年的1511元,农民生活明显提高。
1995年,河池市农业局获农业部授予“农业系统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先进单位”称号,农业局长廖天培获农业部授予“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农业局干部覃炳利、吴孟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市农业局被评为“河池地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基点调查’先进单位”称号,潘寿宝、韦美秋等11人获自治区农业厅授予种子系统、基点调查、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2012年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贴资金2.4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新增经济作物25.82万亩。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达288.7万亩,比上年增加20.42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区*。牛、山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养殖面积保持全区*。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耕地占补实现平衡,新增耕地面积3000公顷以上。
第三产业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90.22亿元,增长51.83%,国内旅游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增幅居全区前列。广西*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开园,“长寿福地,神奇河池”主题旅游宣传在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荣获自治区*创意奖。巴马成为广西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汽车、农用机械、家具、建材、家电、服装和地方名特优产品市场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项目居广西首位,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9.64亿元,增长43.9%。

建制沿革/河池市

河池市秦至清代今河池市地域,先秦时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取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3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9郡;在西南设置牂牁郡。
三国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吴国郁林郡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吴国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
两晋,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东兰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晋属桂林郡龙刚县地,东晋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属晋兴郡增翊县地(一说属广郁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牂牁郡。
南北朝,宋、齐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南牂牁郡。
隋朝,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的部分、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凤山县的部分属始安郡地;金城江区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郁林郡地;天峨县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属南宁州地;天峨县的部分属牂牁郡地。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分属黄水、临牂两县地,初隶东宁州,后改属融州;大业二年(606年)黄水、临牂两县废,并入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地域,分别隶属于岭南道邕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和黔中道。
五代十国,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宜州地,部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融州,部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属环州。均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朝,北宋(公元960~1125年)至南宋理宗(赵昀)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仍置宜州,州治宜山县,宜州因曾为度宗皇帝的潜邸升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庆远安抚司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宜山县。大德元年(1297年)九月,取消庆远路和南丹安抚司,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初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洪武二年正月,改庆远府为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洪武三年三月,复改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因袭明朝,置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属右江道,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南丹县、天峨县的部分均属庆远府辖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柳州府罗城县地,天峨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凌云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思恩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凤山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属思恩府安定土巡检司和都阳土巡检司辖地。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置庆远府,辖县5,土州2,土分州1,土县1。民国2年,废府设道,道领县,庆远府被取消,原所辖县划归柳江道(治所在马平县)。民国16年11月废道,原道属各县直隶广西省。民国19年4月,全省设12个民团区,置宜山民团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31年3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1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为7个区,其中:原第四(柳州)行政督察区、第七(庆远)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区,区治柳江,辖19县。民国37年,根据内政部颁布的调整行政督察区原则,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二区的部分县拨出,另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38年6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五(百色)行政督察区的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及原第十行政督察区的天峨县分出,另成立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
解放后1950年1月1日成立庆远专区,治宜山县庆远镇,辖9个县。2月改称宜山专区,辖9个县。
1952年8月,柳州专区撤消,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并入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增至15个。
1952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宜山专区隶属之。1956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专区改称宜山地区,隶属自治州。
1957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州撤销,宜山地区复称宜山专区,直隶广西省。
1958年7月,宜山专区改称柳州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庆远镇迁至柳州市。
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治所在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金城江镇),辖10个县。1971年9月,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辖县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于同年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11个县(市、区)。2016年12月,撤销县级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河池市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宜州区。

旅游资源/河池市

大自然对河池如此厚爱,赋予她神奇美丽的一方山水,是一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亟待开发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宝地。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妩媚秀丽的高山平湖风姿、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都给河池的旅游增添了无限异彩。据不完全统计,河池已发现的风景名胜区、点共60余处,分布于地区2市9县,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饶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正在开辟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有四处:(1)宜州旅游区。包括宜州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河池旅游区。包括金城江区、南丹、环江等县。(3)红水河库区高山湖泊旅游区。包括大化、巴马、东兰、天峨等县(自治县)。(4)盘阳河长寿疗养旅游区。包括东巴凤等县(自治县)。
传说依山傍水的宜州市下枧村,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现已开辟为游览区,四季游人不绝。该旅游区以“山奇、水秀、洞幽、石美”著称,享有“不是桂林,胜似桂林”之美誉,素为古今中外游人所传颂。主要景区:有水光潋滟、风姿绰约、如诗如画的下枧河;洞中有水、水洞相连、静邃幽远的仙女岩;奇特瑰丽、维妙维俏、神秘莫测的白龙洞;孤峰耸立、清流倒映、飞瀑直泻的剑江风光等。宜州、罗城一带的山,平地拔起,巍然矗立,形态万千,各种岩溶洞穴发育完备,雄伟壮观,洞内遍布玲珑剔透、色彩缤纷、维妙维俏的钟乳石。这些奇峰异洞又与龙江及其支流下枧河、怀群河等碧水绿竹相辉映,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翠竹、潭幽、泉涌、瀑飞的绮丽景色,俊美的山峰,优美的河段组成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特别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故里──下枧村至宜州15公里的下枧河水程,以及剑江怀群河一带数公里内,更是两岸奇峰挺拔、秀水潆洄、翠竹婆娑、清流倒映,山光水色极为秀丽,堪称“天下奇观”,令人赞叹不绝,留连忘返。
河池是全国著名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形成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胜景区: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东兰武篆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西山弄京村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牺牲的地方香刷洞、有如狼牙山五壮士悲壮色彩的芭暮拉号岩、恒里红军岩、红七军河池整编宿营地、东兰革命烈士陵园等等。这些历史名胜和古迹,既是对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又是一项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高开发价值。
摩崖石刻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遗产,主要分布在宜州市境内,目前以宜州白龙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唱和诗石刻、白龙洞内唐宋以来文人骚客摩崖石刻60余幅*壮观。此外,有名的历代文物还有山谷祠、龙隐岩、益寿桥、九如汉墓、宋代屯兵营盘古城峒、香山寺等,主要分布在宜州、罗城、东兰等县、市。这些文化遗产既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研究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河池是全国重点水电建设基地之一,自60年代中期起,国家在红水河、龙江河上先后建成一批大中型水电站,由此形成一个个电站库区──独具魅力的高山湖泊,是待开发的旅游新景区。目前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有:六甲、拉浪、洛东、大化、岩滩等5处库区人工湖,尤以大化、岩滩2个高山平湖*诱人。
经中外专家长期研究认定: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中心的盘阳河流域(包括东兰、凤山等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其中巴马百岁长寿率为29.5/10万,为世界之最,现健在的百岁以上寿星达81人,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3次国际自然医学会上,被列为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长寿主要因素在于这里的空气、山水、草木、禽畜、鱼虾、农作物和各类土特产品,以及饮食习惯、民族风俗,其中*珍贵的是该流域内空气中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阴离子,其含量高出其他地方几十倍。此外,盘阳河流域有罕见的岩溶洞穴群,其中以百魔洞最著名,被中英联合探险队称为“天下*洞”。加之该流域壮、瑶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等,可建成度假、疗养、保健为主,观赏、科研、探险为辅的独树一帜的长寿旅游度假区。
河池还是著名的“铜鼓之乡”,据资料提供,全世界仅有2400多面铜鼓,而河池就有1400多面,其中东兰县有400多面。
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九万大山、布柳河、穿洞河、三匹虎、玉里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是亚热带动、植物王国,植物种类达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的珍稀树种,如短叶黄杉、福建柏、白豆杉、鹅掌揪等在这里都成片的生长着。珍禽奇兽如华南虎、大小灵猫、狲猴、林麝等上百种,是人们避暑、观光、探险、科学考察的好地方。

附近景区/河池市

河池三门岩

三门岩,位于城区北3公里处的良村后。数峰列峙,其中一峰状若
临江河风景区
临江河风景区北起样贝乡拉托村畔,南至三江河口与龙江河交
德胜风景区
德胜风景区位于城区47公里的德胜镇境内。德胜街中心
河池九龙山
九龙山在宜州城区南3公里,九龙山因有九峰相连婉蜒若龙,因此
百魔洞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甲篆乡,1987年,当*和英国的岩溶地质专
巴马县柳羊洞
柳羊洞位于百魔洞东北边约800米处,主洞长约1800米
大安古建筑群
河池鸳鸯泉风景区
祥贝河
下枧河
石马湖风景区
河池会仙山
德胜古城
大风光山
穿龙岩风景区
波心水源洞
白龙洞石达开诗刻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标语楼旧址
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
宜州古龙河漂流
河池小三峡

城市人口/河池市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99.1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4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9.79万人,增长5.22%,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6%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36.9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51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59万人,减少6.28%,年平均减少0.6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8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28.1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人减少0.46人。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2.94万人,占51.33%;女性人口为163.98万人,占48.6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17下降为105.46。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63万人,占22.45%;15-59岁人口为214.51万人,占63.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79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6万人,占9.7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28万人,占16.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45万人,减少7.5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14万人,减少6.03%。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82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464人上升为429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034人上升为8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731人上升为3291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6097人减少为3858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7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77万人,文盲率由5.7%下降为4.96%,下降0.7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河池市

民生“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70元,五年年均增长8.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2元,五年年均增长6.6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9.05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16.19平方米和13.09平方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近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275.17亿元,年均增长5.20%。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丰硕成果,五年累计解决近3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10年政府财政民生支出年递增28.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7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6%。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过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新增8.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五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时期扶贫开发成效明显,新建水电站建设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岩滩水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累计扶助2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23%以下。市政府荣获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单位。
2011年1-10月,累计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金3.65亿元。财政对教育、卫生、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54.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24.61%。
科技文化“十五”期间,宜州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全事4累计引进农业新品种186项,引进工业新技术48项,开发工业新产品61项。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6.48%。
2010年河池有1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项目110多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宜州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都安县荣获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县。建成一批城乡文体活动场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成为广西三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市文化局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五年期间有20多个单位获*集体奖50多次、个人奖30多次。
教育“十五”期末,宜州、金城江、罗城、南丹、环江、天峨等6个县(市、区)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全市有8所高中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河池学院,结束了河池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河池职业学院正式批准成立。
卫生
“十五”期间,南丹县、宜州市被评为全国计生先进县。
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92%。人口计生工作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宜州市、环江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11年1-10月,累计发放农村和城市低保金3.65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体制,全市11个县(市、区)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95.52%。
生态建设2011年,探索出了“林+药”、“林+果”、“林+养”等模式,走出了一条退耕还林与助农增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百姓能致富的目标。1-10月,全市经济果木林面积发展到400多万亩,总产值达23.5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12亿元。全区“生态文明守护战”现场会在河池市召开,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把河池市作为参观点。

行政区划/河池市

河池市现辖金城江区、宜州市和罗城、环江、南丹、天峨、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9县,其中民族自治县5个。
河池市面积33494平方千米,人口382万人(2004年)。
金城江区面积2340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547000。区人民政府驻江北东路。
宜州市面积3869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546300。
南丹县面积390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547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天峨县面积319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47300。县人民政府驻六排镇。
凤山县面积174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5476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东兰县面积243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547400。县人民政府驻东兰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面积196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47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巴马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面积4092平方千米,人口61万。邮政编码5307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安阳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面积2754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5308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大化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面积2639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5464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面积4558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5471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思恩镇。xzqh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著名人物/河池市

河池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程、池人王、韦拔群、刘斯华、游耀华、苑慕晗、池人圣、美池、梁志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池霸天、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广西籍17名将领中,河池籍有7人。

历史沿革/河池市

河池历史悠久,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黔中郡;汉属郁林郡、牂牁郡;隋属始安郡;宋朝设“庆远府”,是河池建制“府”之始;元朝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清属“庆远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民国属“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六十年代初期,分别隶属柳州、百色、南宁三个专区。1965年8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统辖从广西的柳州、百色、南宁三个地区划出的10个县,专区驻地河池县金城江镇。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域由都安、巴马和南宁地区马山县的部分乡镇组成。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市设立地级河池市。
河池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各族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广西籍17名将领中,河池籍有7人。全市有9个县市108个乡镇属革命老区。现全市保留的革命遗址有列宁岩、魁星楼、红七军河池宿营地、红七军二十一师部等。

城市交通/河池市

空运
河池机场(在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见塘山,距离河池市中心37公里。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跑道长2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42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
河池机场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新开工的12项重点工程计划,机场海拔675米,建成后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个机型。
铁路
黔桂铁路穿境而过;还有金红铁路、宜州至罗城铁路。有金城江、罗城、宜州、南丹四个大火车站。
公路
河池是桂西北区域中心,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还是历史的“兵家喉地”。河池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河池交通便利,金宜一级公路、宜柳高速公路、黔桂210国道、水任(金城江区水任村至南宁北)高速公路的建成,为河池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标志着河池中心城区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结束。
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786.85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62.51公里,三级公路994.883公里,四级公路7807.699公里,等外公路1721.766公里。各项公路里程指标分别为2002年管养公路总里程的1.90倍。河池基本实现了市政府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比2002年增长69.9%;全市1499个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267个、占84.6%,比2002年增加920个,增长2.65倍。
水运

水资源丰富,有红水河、龙江、刁江、盘阳河、清水河、澄江、大小环江、布柳河、下枧河。船运方便。
2012年,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1001公里(其*家高等级航道Ⅳ级航道416公里),比2002年增加133公里、增长15.32%。

城市概述/河池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自治区北部,龙江上游。面积2340平方公里,人口28.28万;有壮、汉、瑶、毛南、苗等民族。古为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宋初置河池县,明为河池州。1983年设市。市境地处广西丘陵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为海拔700~1100米的山地,东部为400~600米喀斯特峰林。矿产有铝土页岩、磷块岩、锰、锑、锡、铅、锌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有电力、化工、机械、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印刷、食品加工、纺织等工业。其中以六甲氮肥厂、水电设备厂、东江棉纺厂较为重要。河池行署驻地金城江镇是河池市及河池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金城江原名桥朴,为一小村。抗战期间因建黔桂铁路经此而兴旺,并成为通向西南地区的物资转运站。50年代以来,黔桂铁路全线修通后,金城江镇仍为达云贵高原前的大铁路站。近年工业发展迅速,并新建了金(金城江)红(红山矿区)矿山铁路。公路可通柳州、南宁、百色、贵阳等地。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属举世闻名的*西南喀斯特地区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布于边缘地带,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山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乡的无名峰,海拔1693米,是河池*高峰。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
气候条件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人口民族
2004年末,河池市总人口为383万人。境内有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

友情提示

此页是<河池>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河池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
网址链接: www.hechi.gov.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wanglvwysm4.suuya.com/